服务热线

400-006-2615
网站导航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骨龄分析仪器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

点击次数:

骨龄分析仪器的操作需遵循 “规范准备 - 精准拍摄 - 智能分析 - 结果核验” 的核心逻辑,全程兼顾安全性与准确性,具体流程可分为四大步骤,适配临床常规检测场景:

一、检测前准备

  1. 受检者信息登记:录入儿童姓名、性别、出生日期、身高体重等基础信息,绑定检测编号,确保数据溯源;同时询问既往病史(如骨骼疾病、内分泌病史),排除检测禁忌。

  1. 设备与环境调试:检查 X 光拍摄设备(手腕部专用拍片机)性能,校准射线剂量(儿童剂量≤0.1mSv,符合辐射安全标准);调节拍摄室温度至 22-25℃,避免儿童因寒冷导致肢体僵硬。

  1. 受检者体位指导:让儿童坐于拍摄椅,掌心向上、手腕自然伸直,将手腕部(含桡骨、尺骨及 8 块腕骨)对准探测器中心,肘部贴近身体,肩部放松,确保骨骼成像完整无遮挡。

  2. 二、X 光图像拍摄

  1. 定位与固定:用铅防护套遮挡儿童胸部、腹部等非检测部位,仅暴露手腕部;通过设备显示屏调整焦距,使手腕部骨骼与探测器距离保持 30-40cm,确保图像清晰。

  1. 拍摄操作:操作员在防护室外启动拍摄按钮,单次曝光时间≤0.1 秒,快速完成 X 光图像采集;拍摄后即时预览图像,确认骨骼边缘清晰、无模糊或体位偏差,不合格则重新拍摄(避免重复拍摄超过 2 次)。

  2. 三、智能分析与数据处理

  1. 图像导入与预处理:将 X 光图像传输至骨龄分析系统,系统自动进行降噪、灰度校正,突出骨骼轮廓;人工剔除图像中衣物、饰品等干扰元素。

  1. 骨龄评估:选择适配标准(如中国儿童骨龄标准 CHN、Greulich-Pyle 图谱),AI 算法自动识别腕骨、桡尺骨骨骺发育节点,对比标准图谱计算骨龄;若为半自动模式,医生需对关键骨骼(如骨骺闭合程度)进行人工修正,提升准确性。

  2. 四、结果输出与核验

  1. 报告生成:系统整合骨龄数值、骨龄与实际年龄差值、生长发育评估(如 “骨龄落后 1.5 岁,生长潜力尚可”),自动生成检测报告,标注异常提示(如差值超 ±2 岁需进一步检查)。

  1. 双人核验:由主治医生与技师共同核对报告,确认图像与数据一致,无计算误差;若发现骨龄异常,需结合临床症状标注转诊建议(如儿科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)。

  1. 报告交付与解读:向家长提供纸质或电子报告,通俗解释骨龄结果及生长发育情况,解答疑问,必要时制定后续监测计划。

整个操作流程耗时约 15-20 分钟,核心关键在于拍摄体位精准与图像质量控制,规范操作可使骨龄评估误差控制在 ±0.5 岁内,为生长发育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

上一篇: 骨龄分析仪能否检测出生长发育异常

下一篇:没有了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山东西奈 版权所有  鲁ICP备15007261号-17

地址:山东泰安 电话:400-006-2615 邮箱:3034632438@qq.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证书编号2018-0062

关注我们